今年以来,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全区经济运行实现低稳开局,主要经济指标变中有降。
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一)工业产值大幅下降。1-2月,全区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58亿元,同比下降12.3%,较去年同期下降45.8个百分点。2月份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衡钢完成工业总产值7.6亿元,同比下降8.1%;呆鹰岭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0.15亿元,同比下降22.3%。
(二)投资项目负重前行。 1-2月,全区施工项目89个(含房地产),本年新开工项目0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1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99251万元,同比增长8.8 %,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504万元,同比增长12.1%;工业投资15874万元,同比下降19.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747万元,同比增长2.5%。
(三)消费市场降温明显。1-2月,全区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4亿元(上报数),去年同期为12.7亿元,同比下降18.26%;其中2月份当月完成2.1亿元,去年同期为5.9亿元,同比下降63.76%;依目前形势来看,预计一季度累计上报社零总额15亿元左右,同比下降12%。
(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平缓。受疫情影响,全区居民2020年春节消费大幅降低30%左右;从记帐户现金、实物日记帐帐面上看,全区住户2020年1月24日前生活收支正常,1月25日至2月29日消费支出、就业收入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综合分析来看,全区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受疫情况影响不会很大,可支配收入(预计)10179元,增速(预计)7.5%,同比下降1.3%;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10228元,增速(预计)7.5%,同比下降1.3%。
二、需关注的问题
当前,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较多,经济运行挑战加大,需求侧和供给侧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缩。
(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新冠肺炎”对全区零售、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及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工复工影响较大,当前“新冠肺炎”拐点尚未出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变数较大。
(二)工业发展后劲比较乏力。目前全区虽然有24家规模工业企业,但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力量薄弱、过度依赖重点企业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受本次疫情影响,钢管价格下降,货物运输不畅,衡钢1-2月份产值同比下降8.1%,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依然达到90%以上,衡钢的下降直接导致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直线下降12.3%,其他工业企业虽已全部复工,但大部分都是以中小规模为主,拉动作用微乎其微。回顾前两年的新增“四上”企业,工业仅仅在2019年年度新增了刚过标准的两家,其他期别均无新增,新增长点严重缺乏,所以造成了重点企业一有风吹草动,全区工业发展就随之波动较大。
(三)消费增长面临不小困难。一是退出企业保留基数。2020年,全区共有限上贸经企业101家,其中有5家企业去年已经申报退出未报数,但基数仍保留在平台库里,实际报数企业96家,退出企业基数的保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二是部分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目前全区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复工率为88.5%,分专业看:批发业复工率77%,零售业复工率100%,住宿业复工率87%,餐饮业复工率45%,餐饮业受影响最严重。从目前企业上报的数据以及了解的具体情况来看,个别企业将因为本次疫情注销或停业,而且还存在企业报表意识差、瞒报错报数据等现象,全区消费增长面临巨大挑战。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总体来看,2020年全区经济增长面临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有弊,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将在较短时间内解除,全区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稳定向好。
(一)全力争取一季度各项指标“开门红”。一是继续做好企业复工的宣传动员工作,为企业复工解决实际困难,最大限度提供防疫物资等帮助,确保达到防疫条件的企业全复工全投产。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税收减免、临时性短期融资,为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帮助企业稳住资金链条、渡过难关。三是做好数据监测,提供决策服务。积极做好企业复工复产跟踪调研,依据历史数据就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产业业态的激发进行预测分析,加强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亮点行业以及可能激发的产业业态进行预判,充分发挥统计工作“晴雨表”“指示器”“测量仪”作用。
(二)加快“四上”企业新增,增强经济主力军。一是要全面摸底清查,建立准“四上”企业培育库。充分利用“四经普”普查结果,结合部门行政记录,将已达到“四上”企业规模或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接近“四上”企业标准的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准“四上”企业培育库,重点培育、重点扶持,并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更新;二是要抓好抓实申报入统工作。要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广泛宣传发动,准确把握入统标准要求新变化,扎实做好资料准备等基础工作,对以达到标准但拒不入统、或隐瞒真实营业收入等行为的企业,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和联合惩戒机制,引导达标企业依法依规及时入统入库。
(三)积极提振社会消费,增强消费拉动力。一是全面落实新个税改革方案,多措并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提档升级汽车、餐饮、居住等实物消费,提质扩容家政、健康、养老、教育等服务消费,提速发展网络、定制、智能等新兴消费,并充分利用生态文化旅游节、汽车博览会、健康产业博览会等节会及重大节庆促销活动,打造消费热点,扩大消费份额;二是把握时机,做好企业的转型升级,鼓励物流企业和网上交易平台的自我革新,完善服务体系,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