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复工复产复市全面推进,生产经营逐步好转,市场需求稳定增加,消费潜力稳步释放,上半年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呈现“承压前行,逐步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运行特点
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9.83亿元,增长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29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37.79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80.75亿元,增长1.9%。分季度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1%增长为上半年的1.9%,由负转正,呈现出二季度复苏有力、上半年全面转正的良好态势。
主要指标持续回升,增速好于全市平均水平。1-6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9%,降幅低于全市0.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7.1%,降幅低于全市1.8个百分点。
一三产业由负转正,二产业增长稳步加快。农业生产稳步恢复。1-6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6亿元,由负转正增长2.3%,比一季度回升13.4个百分点;养殖业产能持续回升,肉猪出栏1.01万头、家禽出笼21.50万只、水产品产出1956吨,分别比一季度环比增长55.4%、40.2%、76.2%。工业生产加快恢复。1-6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7%,比1-3月提升2.9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有所好转,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9.5%,降幅比1-3月收窄8.8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不断向好,1-6月,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2%,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4%。
社会需求逐渐回暖,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今年来,全区把扩内需作为战疫情、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固定投资快速增长,1-6月完成64.06亿元,增长8.0%,增速连续3个月增速稳定在3.5%以上。重大项目明显增多,城镇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3.71亿元,增长211.4%,增速远超去年同期200.2个百分点。市场消费逐步回暖。通过举办车展、促销等消费振兴举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回升,1-6月完成82.29亿元,虽下降5.9%,但降幅较1-3月收窄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企稳回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积极引进内资助力经济复苏,1-6月引进内资项目37个,实际到位内资20.73亿元,增长76%。
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发展大局和谐稳定。为应对疫情的冲击,中央出台了一揽子宏观政策积极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结合实际,配套完善了系列复苏经济的计划措施,当前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活跃度明显提升。民生支出保障有力。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3.72亿元,增长18.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增长22.2%、58.5%、82.7%。物价水平持续回落。1-6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涨幅比1-5月回落0.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涨幅比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十分严峻。疫情冲击仍在持续,经济复苏面临不小考验。境外疫情肆虐,经济萎缩预期加重,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预测至-4.9%。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弹,经济恢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同时,从上半年GDP增长情况来看,40多项基础指标还有多项增速为负,
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限上企业的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文化体育营业收入分别大幅下降31.7%、39.2%、30.0%,给经济复苏带来较大压力。
(二)企业生产要素不足。受疫情影响,全区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还未完全恢复顺畅,工业企业生产要素不足,中小型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困难等因素达产难达效,出口型企业订单被取消、减少或延迟,全区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待大幅提升;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1亿元,下降34.0%;应交增值税1.93亿元,下降27.0%。
(三)内需驱动仍有隐忧。投资领域,仍然靠大项目拉动,小项目投资降幅明显,且施工项目个数偏少。1-6月,城镇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17.22亿元,下降49.4%;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124个,下降10.8%,特别是本年新开工项目下降60.6%。消费领域,大宗商品需求仍然偏弱,住宿餐饮短期内难以恢复。1-6月,全区石油及制品类等大宗消费品下降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下降8.1%和10.4%。
三、对策建议
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防止来之不易的防控形势发生逆转,着力对接国家逆周期对冲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一) 抓实政策落地。一是加大督查力度,倒逼“干货”政策落实落地。主动帮扶企业强化要素保障,解决贷款难、招工难、用地指标紧、用电用气贵等困难,降低制度成本;
二是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地摊经济”,通过分类有序规范摆摊地段、完善配套设施、强化舆论引导等有效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三是建议加大金融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司法部门涉及到期债务案件执行的要适当延缓,给困难企业一些喘息的时间,帮助其渡过难关。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要把增加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抓住中央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窗口期”,用好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特殊政策,加紧布局5G、智慧电网、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补齐城乡基础配套设施短板,不断做大全区的经济盘子;二是要积极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专班专人精准服务重点项目,大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推动项目早上马、早投产、早见效,推动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加大“四上”企业培育。要全面落实今年培育四上企业目标任务,增强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企业帮困,稳定生产,巩固一批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项目建设进度,达产一批企业;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产转法、个转企、小升规”,升级一批企业;充分利用四经普成果,建立多层级企业培育库,新增一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