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0.19亿元,增长12.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10.4个百分点,排名继续保持城区第一、B类单位第二。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1.45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完成44.3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完成94.3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31.7:67.3。
一是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6%,排名城区第四、B类单位第五;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速提升10.9个百分点,排名由城区第三降至第四、B类单位第三降至第五。从产值来看,规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 66.73亿元,增长18.8%;其中重点企业衡钢产钢95万吨,完成产值61.32亿元,占比高达92%。此外,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用水量327.24万立方米,增长3.6%;用电量68091.3万千瓦时,增长9.6%。
二是投资需求继续扩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96亿元,增长23.3%,排名城区第三、B类单位第三;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速提升15.3个百分点,排名继续保持城区第三、由B类单位第四升至第三。从投资项目来看,5000万以上城镇投资项目36个,上报投资额47.59亿元,增长100.7%;
5000万以下城镇投资项目14个,上报投资额3.18亿元,下降81.5%;房地产在建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284.5亿元,已完成171.1亿元,已完工项目1个;重点项目78个(包括市级重点项目16个),开工项目30个,已进统计局库项目24个。从商品房销售来看,销售额23.72亿元,增长31.8%;销售面积39.82万平方米,增长35.4%;施工面积299.77亿元,增长11.2%。
三是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1.8亿元,增长23.7%,排名城区第一、B类单位第一;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速提升29.6个百分点,排名继续保持城区、B类单位第一。从行业来看,批发业企业完成4.71亿元,增长14.4%;零售业企业完成33.65亿元,增长24.3%;住宿业企业完成6.07亿元,增长23.8%;餐饮业企业完成4.13亿元,增长31.5%。
四是财政税收保持回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3亿元,增长19.2%,排名城区第三、B类单位第三;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速提升26.3个百分点,排名由城区第四升至第三、B类单位第四升至第三。地方税收收入完成6.53亿元,增长25.7%,排名城区第三、B类单位第四;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速提升37.6个百分点,排名由城区第四升至第三、B类单位第五升至第四。从财政支出来看,财政八项支出共计4.06亿元,增长32.3%。
五是高新技术支撑有力。全区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报增加值3.8亿元,增长17.7%,占GDP比重为2.7%;与去年同期比较,高新技术占GDP比重提升0.1个百分点。从研发投入来看,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加,投入4.4亿元。
六是四上企业有效增加。全区共新增四上企业19家,分别为2家建筑业、6家贸经
企业、8家房地产企业、3家服务业;与去年同期比较,新增总数减少7家。从各镇街(园区)来看,蒸湘街道新增9家,联合街道新增4家,杨柳4S街区新增2家,呆鹰岭镇新增3家,雨母山镇新增1家。
七是市场新增主体活跃。全区净增市场主体3127个,排名连续3个月保持B类单位第一;增量完成率为83.16%,排名连续2个月保持B类单位第一。
综合来看,全区上半年指标比5月份进步明显,增速和排名都有所提升。与全市平均水平对比方面:市局公布的六大主要经济指标中,全区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税收收入增速5个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只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于全市6.1个百分点;指标竞争性方面:优势指标3个: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增市场主体;中游指标4个: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税收收入、新增四上企业;滞后指标1个:规模工业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