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365官方地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扩大有效投资 > 规划计划

        365官方地址_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t中国官方网站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365官方地址_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t中国官方网站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mllhpc.com                    发布时间:2019-12-02                   

        一、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以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监督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牢牢把握稳中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两区一城”战略,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区域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良好势头。

        (一)“稳”字当头,发展态势进一步向好。

        ——地区生产总值79.9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位居中心城区第三

        ——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9%、8.2%、8.9%;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2%,增速位中心城区第

        ——固定资产投资59.3亿元,增长11.7%,增幅速位中心城区第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亿元,下降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亿元,增长10.1%,增速位中心城区第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89元,增长8.8%,增速位居中心城区第一。

        “高”字凸显,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工业经济提速发力1-6月,全区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6亿元,增长14.1%。工业技改投资增速46.4%,位居城区第一。新增华菱钢管高合金中小口径无缝钢管产业化项目与精创富康实业食品加工配送园项目,投资共计2.6亿元。二是承接产业稳步推进。内联引资11.8亿元,外资到位1690万美元。与丰树衡阳综合产业园、衡阳国际农贸城、深圳绿荫汇餐饮配送项目成功签约。杨柳街区成功引进雷克萨斯、保时捷、比亚迪新能源等4个知名品牌,其中正式建店营业2家。吸引湘西瑞格化工、衡阳骏鸿能源等4家企业落户钢管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工业进一步转型,钢管产业朝着高端化发展。三是改革创新活力迸发。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化,承接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完成企业项目备案19个,投资总额达30.2亿元;完成政府项目审批3个;完成企业项目核准1个。农村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9222户,确权面积共2.9万亩。推动融资平台改革,整合区城建投、区文旅投、区鹰翔投三家融资平台公司,成立一家国有独资、去行政化、自主经营的城投集团公司,吸引各类资本集聚。

        (三)“优”字为先,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领先”,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发展第三产业、推动自主创新为重点,将全区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850.3:47.9优化1.649.748.7,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村经济提质发展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腾达鳜鱼养殖基地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重点扶持基地。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村1个,省五星级农庄1家。全力抓好现代特色农业合作社建设,全区农业合作社已达90家,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15家。三是服务业蓬勃发展。1-6月份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7.1%。商贸物流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风生水起,推动新零售业态飞速发展,晶珠广场上线自己的APP,迅捷生活、马上团增加网订店取、社区配送等附加便民服务功能。引进各类互联网平台公司,如网红直播优兔文化公司,帮助零售企业网上在线销售。集生态旅游休闲、特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雨母山风景名胜区正式授牌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23.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200余万元。

        (四)“进”字发力,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一是项目建设稳步实施。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年”活动,41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工39个,开工率95.1%。社会资金投资项目26个,累计完成投资29.3亿元。雨母山华侨城、银泰度假区两百亿级项目顺利推进,衡阳汽车产业新城项目完成申报准备工作,雨母山景观大道项目进入征拆扫尾阶段,弘阳商业广场主体完工,卜蜂莲花商业中心即将营业。金钟大雁城、融冠乐城形象进度、投资量超额完成。希尔顿·欢朋国际大酒店正式建成营业。大力推动安置房建设,截止目前,75万平方米的安置房任务,已竣工38.4万平方米,其中2215套房已经分房到户。二是争资跑项成果丰硕。在棚户区小区外配套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扩建、衡钢改扩翻棚户区以及水毁救灾等方面共争取了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3亿元。三是征地拆迁成果显着。完成储备土地征拆任务8宗,实现净地交地704亩,征拆房屋9.1万平方米。

        (五)“善”字引领,社会民生进一步促进。一是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大力整顿“现金贷”、“校园贷”和非法集资,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安排区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0万元,较上年增长10%。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的补偿比例达90.5%。完成电商农产品销售额520万余元,成功举办脱贫攻坚桑葚采摘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停搬迁沙场11家。有序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工作,办结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39件,省环保督察交办件61件。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889元和18813元,同期均增长8.8%,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增长了0.5个百分点。三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达到95.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3.7%。全面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五连调”。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建民办养老机构2家,全区养老机构总数达30家。截至7月底,全区社会保险参保达4万余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1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2466人,失业保险参保590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7万人。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百日行动,开展安监执法检查221次,立案处罚7起。各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构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破获刑事案件173起,侦办涉黑涉恶案件19起。

        二、2019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同时,受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仍有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主要指标增速放缓。今年上半年绝大多数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放缓。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二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由于衡钢总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87%,且今年3月份以来衡钢产值一直呈回落状态,6月份又因生产线检修直接导致当月增速出现负增长,下拉了全区规模工业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去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数大,按照去年基数计算,在我区常规经济运行状态下几乎无法完成今年任务。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成长缓慢,对消费市场的支撑作用不强。且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评估有所改变,商业增值税增速一项的比分提高到20分,而我区上半年商业增值税增速为-3.6%,严重拖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后腿。

        投资后劲严重不足。一是投资增速增长压力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7%,尚未达到年初制定的增速12%的目标。如果下半年没有一批重大项目支撑,后期增速难以持续。二是项目储备严重不足。上半年,全区共158个项目。5000万以上的非房地产项目只有8个,其中7个为上年结转、1个为新增项目,且目前有4个基本报完,剩余的雨母鹭飞项目进度缓慢。5000万以下的项目只有131个,投资总额为34亿元。新开工项目少,续建项目多,传统小项目多,大幅拉动投资的亮点项目少,拉动投资增长力度不足三是产业投资接续不顺畅。受项目前期的一些资金、土地、规划、施工环境等要素的制约,项目开工率低,一些项目推进缓慢。

        (三)实体经济面临难题。一是工业稳增压力较大。规模工业产值增速回落,与去年全区规模工业连续多月产值增速在30%以上相比,高速增长已难以持续。二是服务业结构不优。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消费服务行业,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少。现代服务业发展竞争能力不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2019年下半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紧紧围绕全年目标,抓调度、促落实。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下半年我们将紧盯目标、全力以赴抓调度。一是围绕指标抓调度。重点盯紧盯牢、抓实抓好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综合性指标,强化调度和预警、督查、考核,坚持依法统计,更加注重指标间系统性、匹配性的研究,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围绕项目抓调度。重点抓好年初的各类民生实事和41个重点项目,高度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征地拆迁和安置、资金使用管理、投资环境等一些具体问题,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凝聚起加快项目推进的强大合力。

        (二)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重培育、促升级一是着力改善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一镇一业”、“一区一品”、“一村一特”魅力特色镇村。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全力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着力推进工业转型提质。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扶持,引进大型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想方设法让衡钢做大做强。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抓住“5个100”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持续推进的契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主攻高性能钢管产品,深度发展钢管关联产业,加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三是全面激发现代服务业活力。抓好雨母山华侨城城市度假区和银泰小镇建设,构建湖南省乃至全国最具典型代表的国际一流大型文化旅游综合区。深入挖掘辖区内的新增服务业企业,积极与有意向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沟通与衔接,宣讲我区招商引资政策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服务业企业聚集我区。通过规划引导、土地政策、财税扶持等措施,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获取集聚、集群效应,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四是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大力度“疏老城、建新城”,加快推进长湖片区棚改(一期)、大立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吸引战略投资者入驻。依托帝喾文化资源、城郊区位优势以及南岳旅游的辐射效应,加快“雨母景区”建设,积极创建4A级景区,成为闻名雁城、闻名湖湘的城市“中心花园”。加大对中小企业园区的扶持力度,让农业产品反哺城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区为载体,不断完善整车配套体系,精心培育汽车产业发展,为城市增添科技新活力,全力打造衡阳的“浦东”。

        (三)紧紧围绕重大项目,扩投资、促增长。继续坚持以项目工作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项目建设年”各项安排部署。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全力抓好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定期督查确保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库中的19个项目、新建在建的90个项目任务顺利推进;对未开工的新建项目,督促项目业主做好规划选址、用地许可、可研批复、规划设计、招标投标等各项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新建项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工建设。为雨母山华侨城、银泰度假区、新能源汽车城等百亿级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争取重大项目早日投产动工。二是抓好资金争取。深入研究国省资金投向,加强汇报衔接,瞄准城镇棚改、老旧小区改造、产城融合、脱贫攻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领域,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助推项目建设三是抓好投资项目审批。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运行和管理,通过在线平台进行投资项目审批,为项目单位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项目建设。四是抓好产业承接转移。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区承接产业实施意见、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企业税收奖励办法的落实。强化招商主体责任,派专人跟踪,紧盯不放,力争衡阳国际农贸城、船山文化古镇等洽谈项目签约落户。着力引进产业关联性大、带动力强的上下游项目,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为争当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紧紧围绕改革开放,破难题、促创新。全面完成深化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构建完备、规范、高效的机构职责体系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多办事;推进项目并联审批、在线审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完善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加强农业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稳步推进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完成全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成果运用步伐;推进人才管理创新,建立完善人才共享机制。

        紧紧围绕社会事业,惠民生、促和谐。全力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和谐,切实增加人民福祉。一是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公租房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全民基本医保等民生行动。建立健全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关爱体系。二是抓好社会事业发展。抓实创文创卫工作,确保一次性通过全国爱卫办暗访评估。继续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中平小学、红银小学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开学。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按照已经确定的行动方案,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深化“平安蒸湘”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