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官方地址_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t中国官方网站质量发展事业“十三五”规划
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提升我区质量发展总体水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质量强区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强化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和自主能力,推动“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建设和谐宜居新蒸湘”。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质量强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更加坚实,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打造一批拥有全省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技术工艺水平先进,服务品牌完备、龙头企业和带动辐射作用突出、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的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产品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标准体系,核心企业的技术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一)完善质量体制机制。完善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责任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完善产业、环保、金融、财税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完善质量兴区绩效考核体系,将质量指标,尤其是质量安全约束性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二)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名牌和质量奖发展规划,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体系。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国家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推动质量水平由符合型向卓越型迈进。
(三)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加大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力度,鼓励各类企业和其他组织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支持企业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四)增强产品质量竞争力。完善品牌培育、认可、扶持机制,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研发,努力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
(五)加强质量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强化计量技术支撑作用,建立和完善全区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深化计量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关注民生、计量惠民"工程,大力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加快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市场化。强化企业自检能力建设,使之成为质量保证和技术创新的基础。
(六)打造质量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快质量信息网络工程建设,依托物品编码与组织机构代码等基础信息资源,加强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质量信用管理的效能。
(七)强化质量的舆论宣传。大力开展质量兴区和质量科普宣传工作,不断提升社会大众质量意识和质量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建立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质量信息发布制度,主动及时地发布质量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八)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质量信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质量诚信体系,构建全市质量信用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开展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健全完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完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加强质量信用社会监督。
(九)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健全质量举报和投诉处理机构,完善质量投诉信息平台,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积极推进社会性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有效调解和处理质量纠纷。增强公众的质量维权意识,支持和鼓励消费者依法开展质量维权活动,更好地维护用户和消费者权益。
(十)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加强质量兴区统计、数据分析等质量基础工作,将质量统计指标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认真开展以质量兴区为主题的统计与调研,建立和完善质量统计制度和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进一步深化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质量等分析报告工作,定期评估分析质量状况。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完善配套政策,明确目标责任,认真组织实施。要将推动质量强区建设工作经费纳入统计财政预算,不断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落实有关支持政策。要将落实质量发展远期规划同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要环节、重点产品和重点人群,有效解决事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质量问题。要通过落实本规划,进一步强化质量基础,保障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发展。